Quantcast
Channel: 經濟日報
Browsing all 49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邁特電子副總戴憶帆 把好奇心變成武器

邁特電子副總經理暨邁特創新執行長戴憶帆,擁有許多新創事業者的人格特質,包括好奇心旺盛、抗壓性高,以及樂觀進取的企圖心。針對邁特創新的未來營運,戴憶帆直言,邁特創新並不會IPO,而是要尋覓好的新創公司,深化雙方合作關係,將共創的新創事業推上股票市場。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邁特電子 搭趨勢列車 瞄準物聯網 助攻新創

成立於1986年的邁特電子,搭上台灣電子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順風車,成為宏碁、友訊等品牌大廠代工(OEM)的供應鏈,一路發展到今天的客戶涵蓋歐、美、亞三大洲。

View Article


科技部看優勢/地天泰零汙染零惡臭 翻轉產業鏈

地天泰農業生技公司由楊秋忠院士領軍,淬煉30年來的研究成果,開發出以酵素取代微生物的快速處理技術,利用農業生物科技的創新技術解決產業問題。近五年已有超過20家業者與楊院士進行技術移轉合作,藉此為企業注入新產品的開發動能,並將研發成果商品化,落實農業生技的產業化應用。

View Article

童年裡那位退伍老兵 楊秋忠忘不了的恩師

地天泰創辦人楊秋忠「創業」是個意外,從他的學術歷程看,也充滿傳奇色彩。

View Article

地天泰30年專業經驗 開發地力新商機

如何把堆肥三個小時內變成有用的肥料,地天泰創辦人楊秋忠說「用酵素」。從8,000菌株中,挑選出最適合的菌株,萃取出酵素,這些酵素像是犀利的菜刀,把農業廢棄物中的壞分子切掉,留下有用的部分,這也是地天泰公司最關鍵的競爭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地天泰獨創酵素處理法 轉化堆肥只要3小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秋忠於前(2018)年透過科技部價創計畫成立「地天泰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他30年研究成果,把半年才能轉化、熟成的堆肥(農業廢棄物),在三小時內處理完畢,這個全球首創的技術,也蘊含了極大的價值。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數據驅動數位轉型 移動產業的新創與創新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買車了,未來的移動產業將如何因應?」KPMG發現,這個議題在近幾年已成為國內外各大汽機車製造、販售與服務廠商的共同痛點。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球高手靠這球桿揮出大獎 快記下MIT耀眼超新星

遠東機械是台灣最老的機械廠,但外界較不清楚原來遠東機械旗下還有個高爾夫球桿的事業啟坤科技,目前是高爾夫鐵中桿全球第二大、亞洲第一大製造商...

View Article


工研院看優勢/遠東機械求新求變 打造製造服務業

汽車產業是全球工具機的主要市場,有近五成工具機都應用在汽車工業,國內老字號的工具機大廠遠東機械,自生產腳踏車輪圈起家,如今旗下發得科技生產的汽車鋁輪圈工具機台獨步全球,積極導入智能製造及監控系統,始終求新求變保持彈性,是歷經70年仍能屹立不搖的策略。

View Article


遠東機械一支高爾夫球桿 打出名號

遠東機械另一個亮點是高爾夫球桿,關係企業啟坤科技目前是高爾夫鐵中桿全球第二大製造商,自創品牌「KBS」,鐵中桿產品在各賽事中嶄露鋒芒,使用KBS的選手多能獲得佳績,不斷打進巡迴賽等級,使啟坤科技聲名大噪 。

View Article

遠東機械總座莊宇龍談經營理念 簡單的事做好做對

遠東機械總經理莊宇龍有想法、有執行力。他在美國出生長大,資本主義薰陶下重視雙贏策略,經常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企業應盡量擺脫家族色彩,對公司、股東及員工比較好。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遠東機械 引領數位升級 智慧產線 品檢0失誤

位在嘉義的遠東機械是老字號企業,至今已70年歷史,從早期生產自行車輪圈,到工具機單機出售,逐步蛻變為生產線系統一條龍服務,建立不敗的競爭優勢,同時在結構鋼管等鋼鐵領域也多有斬獲,並成功跨足高爾夫球桿、躍居全球重要球桿製造商,隨著第三代接班,關係企業逐步邁向股票上市櫃,快速茁壯奔馳。

View Article

四零四產品研發 高標準零容錯

四零四科技之所以在全球市場占有領先地位,除了長期耕耘民生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市場外,尤其在交通產業應用的布局,將四零四的研發設計推向高標準且零容錯的工業產品規格。為達成此策略目標,公司內部專注技術、人才以及商業模式彼此的協調與相乘效應。

View Article


最不一樣的老闆 李逸峰跟員工分享獲利

不同於許多台灣經營有成的公司,上市目標目前並不在四零四科技的計畫之內,由於四零四致力於建立「以人為本」的全球化公司,並將大部分的獲利回饋給員工。

View Article

工研院看優勢/四零四剖析時代趨勢 精準找出商機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組長王啟龍表示,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是製造業智慧化、彈性製造的重點技術與體系。而物聯網結合不斷躍進的網路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應用與發展策略愈趨明朗化。四零四科技(Moxa)相當有遠見地洞悉這項商機。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四零四抓住物聯網 制定歐盟列車規格

經濟日報每周日推出「隱形冠軍」系列報導,介紹台灣成功中小企業的發展故事,這些企業大家未必熟悉,但他們正在譜寫一頁傳奇,或許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在全球發光發亮的台積電。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把魚肉當牛肉賣 天和鮮物智慧養殖下的精算學

每天,在澎湖西嶼的外海幾乎都有人捕撈漁獲,天和鮮物在這裡打造全台最大的「箱網」基地,水質清澈能看見箱網內的魚群,這家公司一年營業額2億元...

View Article


工研院看優勢/天和鮮物翻轉傳統產業 吸引年輕世代

以水產在澎湖起家的天和鮮物,近年主打從產地到餐桌的冷凍生鮮食品,在講究健康飲食的現代家庭頗受好評,不同於傳統陸地魚塭養殖,天和鮮物的水產以海水箱網養殖,生產過程更費工、耗時,因此逐漸導入智慧化養殖,可獲得更精準的生產數據,減少管理成本,也希望吸引年輕人投入產業。

View Article

全台第一 天和鮮物導入生產履歷

天和鮮物董事長劉天和從事養殖業多年,很難想像他創立天和鮮物之前,是從事半導體製程設備業。天和鮮物總經理蔡明欽說,因劉天和在科技業做製程生產,有科技人的背景,所以在生產和製作食材,更願意投入資訊能量。

View Article

天和鮮物智慧養殖 魚肉當牛肉賣

天和鮮物和同業不同的最大優勢,那就是擁有全台最大的「箱網」基地,位於澎湖漁場,水質清澈能看見箱網內的魚群,天和鮮物創辦人劉天和堅持不用藥,且為了避免魚身上有過多微生物,還幫魚洗澡,魚群活動範圍充足;天和鮮物也是養殖最多金鯧魚和石斑魚的單一公司。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49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